30歲時,面對著我認為給我挫折的Key man,解開了近兩年對自己的不甘心,那是一場溫柔、敞開心胸的對話,大概也只有那個當下,才願意選擇面對自己的心。
現今,我知道我不再需要別人給我的課題,來證明我的不足,並且透過別人給的挫折,來體會成長的感覺。
30歲時,面對著我認為給我挫折的Key man,解開了近兩年對自己的不甘心,那是一場溫柔、敞開心胸的對話,大概也只有那個當下,才願意選擇面對自己的心。
現今,我知道我不再需要別人給我的課題,來證明我的不足,並且透過別人給的挫折,來體會成長的感覺。
關注我比較多年的朋友,很常說我這兩年「突飛猛進」,我認為和《原則》這本書中提到的「痛苦+反省=進步」非常有關係,也和人生的五步流程不謀而合;承認自己有所不足,並且願意面對問題、設計解決方案,敦促自己解決,讓人生升級,這是非常寶貴的經驗。
2020年總回顧,幫人生盤點,往下一階段邁進
今年主要完成的事情:
1.跨界讀書會轉型訂閱制:頻率從8周一場提高到一個月6場
2.與生鮮時書團隊合作,於Pressplay 開設《高效寫作力》線上課程,共計450人購買
3.出版人生第一本著作《人生不是單選題》
4.受邀台北市教育博覽會擔任開場講者
5.完成31場跨界讀書會
6.入職三立新聞網:酒精販賣機獨家、跟跑CDC、與陳時中出差、播報新聞、製作專題《大人的模樣》
即便你被賦予了一個聽起來很響亮的頭銜,那也是別人給予你的,最重要的還是你怎麼看待自己,並在所處的環境中,平衡出自己的一套規則,並將之穩根發展,屹立不搖,別被他人牽著鼻子走,更不是只當一個乖乖牌。
我是那種一旦要做決定,就會很快執行的人,不害怕犯錯,更不擔心做了決定後悔,因為我深信每一個抉擇,都有其必要性。而在快速做決定之前,要做的其實是「大量吸收資訊」,我認為這個過程就像把漁網拋進大海中,不同深度、不同海域去多拋多撒幾次,當漁網打撈起來時,你才會知道,海底下的藏著什麼樣的「未知」是你從未見過的,更要謹記著,你的從未見過,也許只是他人的日常。
當你因為熱愛持續做這件事情,也許起初沒有人會願意花錢購買你的東西,但因為你擁有熱情,即使別人不提供你報酬,你也願意花時間繼續堅持。久了以後,就會有人注意到你的才華,便願意花錢支付你所擁有的這項才能,且收入會以倍速增長,而不是定速。在事情還沒發生以前,你可能無法想像,但只要你堅持信念,長期下來,時間會還給你,你所付出的。
不是你選了就無法回頭,而是,心態上的理解與改變,正因為這兩種心態都度過,你才會知道,原來自己是有所選擇的,在回到職場以後,你會更懂得如何用能被理解的方式,爭取自己的權益,爭取自己想要的東西。
我對他人所認為「被針對」這件事情,也有很不一樣的認知。最初剛出社會時,我囊括所有的挑三揀四,都是因為出自被討厭,但換位思考以後,很多的挑三揀四,也不過只是誰誰誰,想避免風險,或是那個誰,不想扛責任,或是一些有的沒的;或者別人就是「見不得你好」。
我是九年一貫第一屆的學生,從小學一年級開始被稱為「白老鼠」一直到高中畢業才擺脫這樣的稱號。 剛入小學的我第一天 …
也許,漂流,是人生必須。漂流之間、飄渺之間你得有所獲,知道自己的改變,不是向現實屈服,而是為了對得起自己。